跳到主要內容區

協會簡介

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簡介

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創立於民國72(西元1983) 年,致力於推展傳統民俗體育運動,承繼前臺灣省教育廳於民國65(西元1976) 年提倡中小學民俗體育運動之任務導向,將扯鈴、踢毽、跳繩、舞龍、舞獅、風箏等項目,推廣至全國中小學,讓民俗體育向下扎根,維護優良傳統文化,發展成具有民族特色、蔚為風氣且健身強國之運動。

 

民國70 (西元1981) 年開始,教育部籌組中華民國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,本會著手協助辦理各項選拔及培訓工作;歷年選拔之訪問團足跡踏遍全球,展現我國青少年活潑、體能、多元才藝並富民族特色之教育成果;廣受各國民眾、學者、專家激賞與肯定;尤其旅居海外之僑胞每每感動落淚,堪稱最佳國民外交之青少年團隊。民國77 (西元1988) 年起更籌組有教育部、臺灣省、臺北市及高雄市四團之多,足見受歡迎之程度。

 

民俗體育運動人口,自草創階段二百餘人,發展至今運動人口估有十餘萬人(後來也將臺灣陀螺納入)。從以國中小學為主,延伸到高中、大專院校系;由學校社團擴及民間社團單項協會成立。每年所舉辦的全國性競賽:中正盃(前為體委盃)、秋季聯合競賽、兩年舉辦一次之全民運動會/自民國89(西元2000)年起等,參加競賽人次往往超過千人;民俗體育蓬勃發展,於焉成形。

 

多年來,國內培育的民俗體育人才,應僑委會遴派赴全球華校、文化夏令營教學推廣,廣受喜愛,為傳承文化盡力。

 

學術方面:國內碩博士論文以民俗體育為題者紛紛出籠;對外兩岸交流研討,與世界各國民族體育學者共同發掘傳統運動之瑰寶;整理典籍,觸角多方,皆為本會努力之標竿。

 

 民國90 (西元2001) 年,國際跳繩總會(International Rope Skipping Federation)於加拿大成立,亞洲跳繩總會(Asian Rope Skipping Federation)於韓國成立,本會順理為創始會員,同時亦將民俗體育與國際接軌。其後,國際及亞洲跳繩總會每兩年舉辦之世界盃及亞洲盃跳繩錦標賽,本會皆遴選選手參賽,並屢獲殊榮。

 

本會致力於:

一、    輔導各單位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(委員會),健全組織。

二、    舉辦全國甲乙丙級裁判、教練講習會,培訓人才,並落實考核制度。

三、    協助組團參加國際競賽及交流活動。

四、    配合各有關單位擴大辦理各項慶典活動及舉行民俗體育活動表演。

五、    定期舉辦全國性民俗體育運動錦標賽、協助各縣市辦理區域性競賽。

六、    結合各單位舉辦或協辦民俗相關國際賽事與活動。

七、    蒐集國內外民俗體育活動資訊。

八、    研發民俗體育運動各項技術發展。

 

 

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第十屆理監事

職  稱

姓  名

現職

理事長

林榮豊

理事長

副理事長

詹益淦

退休主任

副理事長

郭添財

校長/臺北市主委

副理事長

林奇佐

退休校長

常務理事

楊峰州

教授

理事

鄭子翊

講師

理事

苗其志

校長

理事

林晏詳

教師/教練

理事

李建明

教授

理事

黃景達

講師/教練

理事

鄭錦洲

全國體總副會長

理事

張見都

退休校長

理事

陳鐘金

校長

理事

李國源

理事長

理事

潘衛儂

教師

常務監事

陳立國

校長

監事

吳國誠

講師

監事

劉佳鎮

助理教授

監事

李一聖

校長

監事

陳健瑩

總幹事